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池州一中 > 教学科研
索引号: 123418004864857562/202309-00006 组配分类: 教学科研
发布机构: 池州一中 主题分类: 服务对象
标题: 池州市第一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试行)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9-18
废止日期:
池州市第一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试行)
发布时间:2023-09-18 15:44 来源:池州一中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育人模式和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9〕29 号 )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 号 ) 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 年修订)  》( 以下简称新课程)《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皖教基2020〕9 )《池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池教体办〔2020〕132号) 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池州市第一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层推进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管理等有机衔接,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引导学校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办好优质的池州市第一中学而努力。

二、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面向人人。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把握普通高中的办学定位,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转变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强化统筹,分类实施。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统整课程在学校育人环节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形成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整体设计,确保学生发展需求、选课选考、课程安排以及考试评价的内在一致,坚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加强校际间交流,校内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全体教职工在课程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和选修课程建设方面积极创新。

3.结合校情、师情、学情配置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校本课程)。

4.完善机制,确保实效。建立健全校内各部门的组织领导、课程管理、教师培训、课堂示范引领、考试评价、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教学科研、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 

三、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推进普通高中“五育并举”育人方式深入实施,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课程领导技术水平、增强教师的责任使命感、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教科研工作全面转型,引领和服务课程教学改革能力不断提升,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培养体系,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学校基本格局

四、课程设置

(一)学制和课时

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平均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等)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

2.每学年分两学期。

3.学生通过18课时的科目内容学习可获得1学分,科目教学时间安排18课时的倍数。

(二)课程类别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校本课程)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部分科目的必修、选择性必修的拓展提高和校本课程。

1.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2.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其相应高考科目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且达到选择修;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3.选修课程(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升学考试等多样化需求、学校师资能力,及学校办学特色等需求选择性地开发设置,供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三)开设科目与学分

高中三年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具体学分安排如下:

科目

必修学分

选择性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选修教材和校本课程)

语文

8

6

2(拓展提高)+ 1(兴趣延伸)

数学

8

6

2(学科竞赛、拓展提高)+ 1(兴趣延伸)

外语

6

8

3(拓展提高)+ 1(兴趣延伸)

思想政治

6

4-6

2

历史

4

2-6

2

地理

4

2-6

2

物理

6

2-6

1(学科竞赛、拓展提高)+ 2(实验研究

化学

4

2-6

1(学科竞赛、兴趣延伸)

生物学

4

2-6

1

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6

2

2

艺术(或音乐、美术)

6

2

 

体育与健康

12

4

2

综合实践活动

8

 

 

劳动

6

 

 

合计

88

≥42

≥14

(四)科目及教学时间安排

1.必修课程:按照省市要求统一安排在课表中落实,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为英语。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音乐、美术必修内容各为3学分,高一、高二年级开齐必修学分要求的课程内容;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每学期2学分共12学分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其中研究性学习须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4学分),学生可在以下4项跨学科课题研究中自选2项:英语话剧表演(语文组和英语组)、逻辑的力量(语文组和政治组)、数学建模(数学组和信息技术组)、物理实验探究(物理组和通用技术组)劳动课程中的志愿服务,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计2学分(由德育处依据志愿者服务证明认定);其余4学分由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2学分 + 校本课程内容(物理实验探究)构成。

2.选择性必修课程:其中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以及选择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科目必须修满上限学分,主要在高二全学年开设;选择作为合格性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含技术)在高二年级上学期开设;音乐选择性必修课安排在高一下学期课外活动时间(与学校高一年级歌咏比赛结合),美术选择性必修课程安排在高二年级上学期课外活动时间(与学校高二年级绘画、书法展结合);体育选择性必修运动技能系列4学分,在高一上学期和高二上学期课外活动时间开设。

3.选修课程(包括必修、选择性必修知识拓展提高和校本课程)

(1)选修课程 ≥14学分,各学科开设的选修课程如下表:

学科

选修学分

选修课程专题校本课程

语文

3(必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

2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中国当代作家作品专题跨文化专题  1学分

数学

3(必选)

选修:概率统计

数学建模、学科竞赛(拓展提高)2学分

数学文化必修、选择性必修延伸)

数学科学探究活动(兴趣爱好)

1学分

英语

4(必选)

选修一(2学分)

拓展类

英语话剧

实用类

(单词大赛)

历史

2(自选)

史学入门1学分

史料研读1学分

地理

2(自选)

自然灾害与防治1学分

环境保护旅游地理1学分

化学

1(自选)

学科竞赛、实验化学1学分

生物

1(自选)

现实生活应用1学分

政治

2(必选)

逻辑(1学分)、时事专题(1学分

物理

3(必选)

必修知识拓展提高、学科竞赛(1学分)、物理实验探究、小发明(2学分

通用技术

2(自选)

摄影技术(1学分)、木工(1学分

体育与健康

2(必选)

排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武术、健美操(7选1)专项技能(2学分

(2)选修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安排:

体育与健康选修课:高二年级下学期、高三上学期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数理化竞赛培训:高一年级竞赛培训以校内教师为主,高二竞赛培训以外请金牌教练为主,加强创新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时间安排在周六晚上、周日上午;提供其它选修课程:高二年级、高三年级上学期周课表中周一、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统一设置为校本课程。

 

池州一中校本课程安排计划表

学科

校本课程模块

教学时间安排

选修学分

语文

知识拓展

高二全年

2

兴趣延伸

高三上学期

1

数学

学科竞赛培训(自选)

高一、高二

2

知识拓展(概率与统计)

高二下、高三上学期

兴趣延伸

高二上学期

1

英语

知识拓展(选修一)

高二下、高三上学期

3

兴趣延伸

高二上学期

1

历史

兴趣延伸

高二全年

2

地理

兴趣延伸

高二全年

2

化学

学科竞赛培训(自选)

高一、高二

1

兴趣延伸

高二下

生物学

兴趣延伸

高二下

1

思政政治

逻辑

高三上

1

时事专题

高三上

1

物理

学科竞赛培训(自选)

高一、高二

1

知识拓展

高二下

实验探究、小发明

高二全年(课外活动)

2

通用技术

摄影技术、木工

高二全年(课外活动)

2

体育健康

专项技能(7选1)

2学分

高二下高三上学期

课外活动时间

2

每学期期末各教研组报下学期本学科选修课程(校本课程)计划、授课人,开学初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全校选修课程表(作为学校总课表的子课表)。

(3)严把校本课程意识形态关

    除数学《概率与统计》和英语《选修一》国家统编教材以外,其他选修校本课程教学设计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思想、统一格式、严把意识形态关。授课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提交教研组会议讨论定稿。

(五)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根据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通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认定;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其中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以及选择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科目应修满上限学分)。

 

学分

必修上册

8

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上册

6

选择性必修中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数学

必修第一册

4

必修第二册

4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

英语

必修第一册

2

必修第二册

2

必修第三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2

政治

必修1

1

必修2

1

必修3

2

必修4

2

选择性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2

2

选择性必修3

2

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2

中外历史纲要(下)

2

选择性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2

2

选择性必修3

2

 

 

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必修第二册

2

选择性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2

2

选择性必修3

2

物理

必修第一册

2

必修第二册

2

必修第三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2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

 

化学

必修第一册

2

必修第二册

2

选择性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2

2

选择性必修3

2

生物学

必修1

2

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1

2

选择性必修2

2

选择性必修3

2

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其中研究性学习4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跨学科为主),学生可在以下4项跨学科课题研究中自选2项:英语话剧表演(语文组和英语组)、逻辑的力量(语文组和政治组)、数学建模(数学组和信息技术组)、物理实验探究(物理组和通用技术组)。

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由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2学分)+ 校本课程物理实验研究(2学分)构成。

信息技术必修3学分,为“数据与计算”(2学分)+“网络基础”(1学分)。

通用技术必修3学分,为“技术与设计(1学分)”“技术与设计(2学分)”。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统称技术课程,开课一学年(高一上、下学期和高二下学期),每周1课时

音乐:必修3学分+选择性必修1学分;

美术:必修3学分+选择性必修1学分;

音乐和美术统称艺术课程,高一开课一学年,每周1课时

体育:必修体能与健康每学期2学分(共12学分),高中三年均开设课程,每周2课时;选择性必修运动技能系列4学分,在高二下学期、高三上学期课外活动时间开设。

选修课程 ≥14学分,各学科开设的选修课程分别为:

学科

选修学分

选修课程专题

语文

3(必选)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

2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中国当代作家作品专题跨文化专题  1学分

数学

3(必选)

选修:概率统计

数学建模、数学竞赛(拓展提高)

2学分

数学文化必修、选择性必修延伸)

数学科学探究活动(兴趣爱好)

1学分

英语

4(必选)

选修一(2学分)

拓展类(阅读)

实用类

(单词大赛)

历史

2(自选)

史学入门1学分

史料研读1学分

地理

2(自选)

自然灾害与防治

1学分

环境保护旅游地理1学分

化学

1(自选)

化学竞赛、实验化学1学分

生物

1(自选)

现实生活应用1学分

政治

2(必选)

逻辑(1学分)、时事专题(1学分

物理

3(必选)

必修知识拓展提高、物理竞赛(2学分)、物理实验探究、

小发明(1学分

通用技术

2(自选)

摄影技术(1学分)、木工(1学分

体育与

健康

2(必选)

排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武术、健美操(7选1)专项技能(2学分

五、课程实施

1.高一高二高三课程实施规划

首先是要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管理成员及全体新教材授课教师进行通识培训,认识各学科新课程新教材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要求,认识高校专业设置,选课走班。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和上级新课程新教材方案,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制订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好三年各学科课程(如下表),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并告知全体教师,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开足规定的课时。学校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德育处积极加强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开发,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1)高一年级

集中高一全体授课教师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培训;

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核心素养,更新教学观念;

探索新的教学评价、考试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开足必修课程。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总结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验;

2)高二年级

继续对新加入新课程新教材教学任务的老师进行集中课程培训;

分享上一个学年高一年级教学时积累的有益经验;

调配好教师资源,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部分学科的选修课程;

组织部分学科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积极参加校际间联考联测;大数据分析;

3)高三年级:

高考复习,上学期开设部分学科的选修课程,以便满足毕业学分的需要;高三下学期初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工作例会常态化,交流学生发展指导经验。安排心理健康课程,结合学生发展指导进行教学。充分发挥班会课作用和效益。

(2)除班主任以外,由各班主任安排班级授课教师分管7-10个学生,并跟踪指导。

(3)组建各班级、年级、学校家委会,各班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4)邀请知名校友、高校教授专家到学校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5)充分利用平时考试检测成绩,分类组合排序,为学生选课提供数据支撑。

3.推进教学改革

(1)制定激励方案,鼓励教师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3)增招实验室管理员,加强实验课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4)加强校本作业的编写与设计,要求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5)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要适当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增强直观性,辅助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和指导,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运用,加强教学中大数据分析,有的放矢,充分利用智慧校园软件平台的数据分析材料,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和改革。

4.规范教学管理

(1)按照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每周五天教学,安排学生晚自习,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严格控制晚自习教师上课,以辅导答疑为主,利用晚自习时间对部分学生个性化需要开展拓展性课程辅导。

(2)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每学期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检测,最好是校际间联考的方式,尽量多的收集学生考试数据,充分利用好考试数据,加强考试数据分析,使得学生认识自己的不同组合方式的优劣,并做好反馈。

5.推进选课走班

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实施选课“小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1)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有序推进选课走班与分层分类教学相结合。

(2)研究制定教学班与行政班相结合的管理办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行“小走班”(原则上走1科)

6.加强教学研究

(1)加强教研团队及管理的改革。逐步优化教研组管理队伍,实现了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队伍年轻化,形成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强化校内教研,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每周半天),研究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

(2)在教研活动中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要求按照各教研组、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3)教务处安排专人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在实践中转化落地等问题加强研究,组织开展课题申报、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培训、分层教学管理、特长生培养等。

7.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学校同学科网、正确云教育智慧网站合作,教师合理应用资源网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江南十校”联谊会、“江淮十校”协作体、“皖江名校”联盟、“安徽十校”联盟等合作团体,资源共享和经验分享。

六、课程评价

1.建立完善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

(1)学生修习的学分认定:

必修课学分认定:有省级合格性考试科目的必修学分,通过合格性考试由教务处认定;体育与艺术的必修学分由授课教师根据修习课时数及平时表现认定;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共4学分由德育处根据相关证明材料认定,研究性学习4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跨学科为主)由教务处根据相关证明材料认定;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由德育处根据相关证明材料认定,其余4学分内容由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2学分)+校本课程物理实验研究(2学分)构成,由教务处根据相关材料认定。

选择性必修学分认定: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必修学分(必须修满)由教务处依据年级联考成绩认定;学生合格性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必修学分(必须达到下限)由授课教师根据修习课时数及平时表现认定;体育、艺术、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学分由授课教师根据修习课时数及平时表现认定。

选修课学分认定:由主讲教师根据修习课时数及平时表现认定。

池州一中学生学分认定一览表

学生姓名

高一入学日期

高三毕业日期

选科组合

学籍号

 

 

 

 

 

学分类型

认定学分

认定人签字

认定日期

认定部门

 

 

 

 

 

必修学分

语文

 

 

 

教务处

数学

 

 

 

教务处

英语

 

 

 

教务处

思想政治

 

 

 

教务处

历史

 

 

 

教务处

地理

 

 

 

教务处

物理

 

 

 

教务处

化学

 

 

 

教务处

生物学

 

 

 

教务处

技术

 

 

 

教务处

艺术

 

 

 

教务处

体育与健康

 

 

 

教务处

综合实践活动

 

 

 

德育处

劳动

 

 

 

德育处

 

 

选择性

必修学分

语文

 

 

 

教务处

数学

 

 

 

教务处

英语

 

 

 

教务处

思想政治

 

 

 

教务处

历史

 

 

 

教务处

地理

 

 

 

教务处

物理

 

 

 

教务处

化学

 

 

 

教务处

生物学

 

 

 

教务处

技术

 

 

 

教务处

艺术

 

 

 

德育处

体育与健康

 

 

 

教务处

 

 

 

选修学分

语文

 

 

 

教务处

数学

 

 

 

教务处

英语

 

 

 

教务处

思想政治

 

 

 

教务处

历史

 

 

 

教务处

地理

 

 

 

教务处

物理

 

 

 

教务处

化学

 

 

 

教务处

生物学

 

 

 

教务处

技术

 

 

 

教务处

体育与健康

 

 

 

教务处

合计学分

 

结论

 

 

(2) 积极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按照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的五个维度,安排专人指导学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成长过程,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每个学期结束之前及时录入评价系统。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程的修习情况应作为综合素质档案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加强对学生成长的指导,由德育处制定《池州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操作流程》。

(3)全面育人,做好全面性和多元性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不能埋头上课,要关注学生表现,教育教学不能是纯“文本”教学,要挖掘教材内涵和方法,注意科学思维的教学活动,评卷过程也是要关注学生答题的思维活动,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学生情况和考试情况。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2.规范考试评价

(1)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考试命题应注重联系情境,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校内评价或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均应以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必修课程要求为准,考试成绩合格是毕业的重要依据。选考科目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

(3)学业成绩量化性的评价:通过联考及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业学习情况,要求授课教师针对性地分层指导,发现学生优点,指出不足,鼓励为主。

(4)学业成绩发展性评价:把各次的考试成绩作为类比数据,折算成成长值。将学生的一些积极变化及时反馈给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核心素养发展上的成长过程和水平特征,为每个学生提供长期、具体可行的指导和改进建议。期末学业成绩报告单: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按照加权成绩填写学业报告单,重视班主任的评语评定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小组,组长:汪炜杰

    副组长:纪良平、周伟、刘道平

 员:阮银苟、胡晓英、程胜、韩小康、蒋治国、齐远节、

各教研组长和备科组组长

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工作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有效衔接各项改革工作,稳妥有序推进。重大事宜提交党委会审议。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管理成员及全体新教材授课教师进行通识培训,认识各学科新课程新教材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要求,认识高校专业设置,选课走班。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和上级新课程新教材方案,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制订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好三年各学科课程。

(三)加强学校基础设施资源整合

加快智慧学校建设,根据课程实施需要,落实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装备,及时配备理化生新增仪器设备,改建教学楼一楼教室,以满足选课走班教学,更新了微机教室,重新整修了体育馆、阶梯教室、报告厅,体育器材室,正抓紧图书馆改进项目,保障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及有关学科实验的开设。设立新课程核心素养宣传牌,改造校园绿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着力建设智慧校园平台,建立一套覆盖基础数据服务、日常办公管理、教务管理、选排课、学业成绩管理和教学成果反馈的智能化体系,以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走班选课、分层教学改革内容,提升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

(四)加强经费保障

努力满足课程开发、教学研究、设施设备配置、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与研修以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必要的经费需求。

(五)加强培训和教科研指导力度

各教研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每周半天,学校为每位老师订一份学科专业杂志,每位老师配齐一本各自学科的《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学校行政干部对联系督导的教研组要全程参加教研活动,指导督促教研活动正常开展。指导督促各教研组在学期结束前根据学校要求提交教研活动佐证材料和成果。学校适时开展教研组评优活动,强化佐证材料和成果运用,将其作为教研组评优和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实施绩效奖励、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